元大都皇城、宫城、太液池之间的位置相互关系
元大都的皇城和宫城是全城的核心,皇城位于全城南部的中央地区,宫城偏在皇城的东部。宫城与皇城围绕太液池规划,宫城位于太液池的东南。宫城里的建筑分南、北两组,南面是以大明殿为主体的前朝,北面是以延春阁为主体的后廷。宫城以北是御苑,以西即是太液池。太液池以西分布着两组建筑,北面为兴圣宫,南面为隆福宫。这几组建筑用萧墙(也称阑马墙)围绕起来,构成了元大都的皇城。皇城的北墙与宫城之间的宫苑区极富草原气。
宫城以北是御苑,主要种植供统治者观赏之用的花草树木,“内有水碾,引水自玄武池灌溉花木”。在花丛中有华丽精致的小殿。此外,还有“熟地八顷”,元朝统治者为了表示自己重视农业,有时要举行仪式,拿着农具做做样子,这些“熟地”就是为此设置的。御苑是禁地,百姓如果闯入御苑的禁墙(即皇城阑马墙),就要以“大不敬”论罪。
宫城以西是太液池,包括现在北海和中海(南海当时尚未开凿)。太液池中满载芙蓉。元朝皇帝专门造了龙船,在太液池内往来游戏。池中有两个小岛,南面的小岛,称为瀛洲,就是今天团城所在地,上有仪天殿(一名圆殿,后改称承光殿);北面的小岛面积较大,就是著名的琼华岛,至元八年(1271)改称万寿山(又称万岁山)。万寿山高数十丈,都是用玲珑石堆砌而成。山顶就是著名的广寒殿,殿中有十二根柱子,刻有云龙,涂以黄金。全殿的左、右、后三面全用香木造成彩云状,上涂黄金。这座坐落于大都城地势最高处的宫殿,光辉灿烂,别具风格。在广寒殿上四望空阔,既可以远眺西山云气,也可以下瞰大都的街衢市井。广寒殿周围,都是杨柳树。万寿山和太液池,山水相映,更增添了光彩。在万寿山和瀛洲之间,有长达二百余尺的白玉石桥,将两者连接起来。瀛洲东西两侧都有长桥,东边是木桥,西边是木吊桥,与陆地相通。太液池的东边有一处灵圃,为皇家动物园,“奇兽珍禽在焉”。
在太液池以西,有两大建筑群,靠南的是隆福宫,靠北的是兴圣宫。隆福宫的主要建筑是光天殿,后有寝殿,用廊柱相连,寝殿两端各有小殿,外有一百余间周庑围绕。其结构与宫城中的大明殿、延春阁大体一致。在光天殿周庑之外,还有东、西鹿顶殿、香殿等建筑。整个隆福宫围有砖墙,呈长方形。隆福宫原为皇太子住所,称东宫或皇太子宫。著名的王著杀阿合马事件就发生在宫前。后来成为皇太后的居所,始改名为隆福宫。
兴圣宫是在元朝中期元武宗当政(1308-1311)时建造的,主要建筑是兴圣殿,也有廊柱和寝殿相连,有砖垣二重,内垣相当于周庑。兴圣殿后有延华阁,还有东、西鹿顶殿、畏吾儿殿及其他附属建筑。专门收藏文物图书的奎章阁,就在兴圣宫内。